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第一次提出中国大学、学科要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的宏伟目标,为中国大学“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既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战略举措。
 
大学是汇聚智慧的灯塔,不断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事实上,世界历史发展无不表明:大学强则国强,哪里是世界大学的中心,哪里就是世界的科技中心。被称为“西方大学之母”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曾是欧洲文艺复兴之源;有“欧洲大学之母”之称的巴黎大学,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技术和艺术的支撑;英国拥有了当时最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之后,便主导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大学则让德国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国家;而拥有大量研究型大学的美国,毋庸置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发起者。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推动人类发展变革重大的科研成果2/3出自高校。2014年,我国三大科技奖70.9%出自高校;2015年,这个比例达到74.7%。可以说,谁是高等教育强国,谁就是未来世界的领跑者。
 
对于中国而言,大学同样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梦想,要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壮丽事业中,在我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如何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既是中国大学肩负的光荣职责,也是当前中国大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大学理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自觉地担当起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国大学必须对加紧推进“双一流”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做出响亮有力的回答。作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南大学理当也必须,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宏伟巨作中书写好湖南大学的新篇章。
 
“过去的1000年,湖南大学在哪里?”——我们曾响亮地回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百年来,湖南大学始终位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从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到民国时期跻身为数不多的国立大学,从“211工程”到“985工程”,我们抓住了每一次战略性发展机遇,跻身“国字号”,从而为自身的发展获得了平台,赢得了机会,争取了资源。从“潇湘洙泗”到“道南正脉”,从“中兴将相”到干国良臣,在推动中华文明不断振兴的进程中,在推动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进程中,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湖南大学一直勇立潮头,举足轻重,以一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演绎得淋漓尽致。
 
“2020年,2030年,本世纪中叶,湖南大学在哪里?”——这是当前摆在我们所有湖大人面前一道必须回答、全力奋斗的命题。如果说“211工程”、“985工程”是我国高校汇集办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集结号”,湖南大学曾经抢抓机遇、奋力前行,在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同时,也极大地建设发展了自我。那么,在“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重要时刻,“双一流”建设就是中国高校积蓄力量打造一流学府、冲刺国际前列的“冲锋号”,不仅事关湖南大学的前途和命运,也与每一位湖大人的进退和发展息息相关。湖南大学必须应声而动、顺势而谋、勇于担当,全体湖大人必须提振精神、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全力以赴、竭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辜负广大师生员工的期盼;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辱使命,把湖南大学建设得更好。(校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