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自考:“985工程”二期建设成效


经过“985工程”二期建设,学校大幅度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总体实力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
  1.学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增了机械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际贸易学、分析化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环境工程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增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6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校拥有了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6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1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校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和24个一级学科,形成了基本完备的博士学位授权体系,学科布局进一步完善,结构进一步优化。
  2. 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学校通过试办研究生院的转正评估,正式建立研究生院。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由2004年底的6016人增加到2008年底的10673人,增长了77.4%,其中博士研究生由2004年底的1098人增长到2008年底的1977人,增长了80%。学校先后有2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5名博士获得“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提名奖”,21名博士获得“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118名硕士获得“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奖”。本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985工程”二期建设以来,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获准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建立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获得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11门;产生国家级教学名师3位,省级教学名师7位;获得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首批立项学校,立项100个;成为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立项15个;获得湖南省教改重点项目14项;获得了一批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2项。
  3.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2004年以来,学校新增科研项目3148项,其中,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防预研等纵向科研项目1912项,横向科研项目1236项,科技活动经费总计19.085亿元。获得部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1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0项;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4915篇,获得授权国家专利324项。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 “985工程”二期建设以来,共获得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03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3项,立项数历年位居湖南省前茅;2006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5项,立项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6位;2007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2008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二。科研到账经费逐年递增,2008年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到账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2004年以来,发表论文6342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518篇,SSCI收录论文35篇。出版著作594部。获得部省级优秀社科成果奖共53项,其中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1项。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准建设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催化教育部工程中心、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物流信息与仿真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7个。学校共有35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基地,其中国家级基地3个,教育部基地9个,湖南省基地19个,机械工业联合会基地4个。
  4.队伍建设卓有成效。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引进教师58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2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98名。到二期工程结束,全校专任教师达到1976人,其中教授552人,副教授73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达61.2%;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156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16人,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77人),教师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先后产生和引进院士3人;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2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9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基本形成了一支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领衔,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先后聘请了海外知名学者和专家30多人、海外短期科学家400余人,来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海外学者500多名,派出100余名教师出国深造。经过“985工程”二期建设,改善了教师学缘结构,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5. 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通过实施以数字校园服务体系、平台与基地保障体系建设为重点的条件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建立了性能优越的校园网传输平台和数字化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实行后勤保障和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计划,为平台(基地)、教学科研以及首席科学家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经过“985工程”二期建设,学校固定资产总值、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图书馆藏书总量等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6. 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985工程”二期建设期间,学校成立了服务地方办公室、“两型社会”研究院等机构,充分利用学科实力和地域优势,在继续发挥服务全国功能的同时,拓展了为中部地区特别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