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热线
招生咨询QQ

钟毅平:士者风华 宁静致远

钟毅平,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现任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认知与人类行为”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02年入选湖南省社会科学“百人工程”,2004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后,加拿大McGill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2006-2007)。

怀揣着对在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的科研人的感佩与好奇,记者推开了钟毅平老师办公室的门,眼前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温文儒雅、学识渊博的学者,从他的眼睛里仿佛能看到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灵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从青葱少年到知天命而不语;从心理学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博士后;从关于社会认知(包括内隐社会认知)开始,围绕社会信息加工展开工作,并集中于自我心理学领域的钻研。“自我心理学是社会认知心理学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钟毅平说,“自我表征、自我控制、自我欺骗在经济或者社会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都是我们团队关注的方面。”

钟毅平利用自己所学,从2007年开始至今,一直潜心于社会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每当心理学研究在方法上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就跟踪变化,不断地去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研究范式。他和他的团队,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重复一次又一次实验,取得了不少令同行惊诧的成绩。

“其实,多和学生们打交道,能学到知识的不仅是学生,自己在日积月累中也能收获不少。”钟毅平笑着向笔者说道。他的博士生占友龙告诉记者,每周星期三一次的实验室会议,是他们一周里最期待的时候,八年来,无论风霜寒暑,钟毅平每次都会到场。“我们做报告,钟老师就坐在下面听,所有小组都说完了,他便会逐一点评。”占有龙说道,“其实这样的会议拉近了我们与老师的关系,研究之余,钟老师会和我们一起聊聊天,相互分享一周生活的喜乐。”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们对这位古道热肠的老师更添了几分敬重。

“有时候灵感一来,偶尔想到一个方面就赶紧掏出本子记下,回去以后马上整理。深怕灵感一闪而过,记不起来,于是就养成了随想随写的习惯。”钟毅平说。

自古寂寞出学问,有时夜深了,钟毅平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黉门涛声卷不走他心中的那份宁静,潇湘繁华打不破他透着的那份淡泊,桃子湖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一年又一年,钟毅平依然置身于纯粹的科研世界,专心研究他所钟爱的一切。

历日经年,终得硕果

近日,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评选结果公布,钟毅平获得了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而获奖作品----《社会认知心理学》,这本28万字的心灵之作,是他和他的团队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潜心完成的。谈及编著这本书的原因,他说:“社会认知这一块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了,我们一直在很认真地做这方面的研究,这么些年,也做出了一点成绩,之所以想写出来,是想得到更多人士的指导。”说起期间遇到的困难,他说:“很多时候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不能保证有充足的、连续的时间写,往往都是一有想法就记录下来。写作的时候也常常因为别的事情被打断,断断续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幸凭着这份热爱坚持了下来。”

在《社会认知心理学》中,钟毅平重点介绍了四种主要的观点,即社会认知、社会认同、社会表征和话语心理学。对于内部聚焦与外部聚焦加工这个大家不太熟悉的领域,也有他个所独到的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这本书在获奖之前,其实已经出版三年了。出版后,得到了不少专家的认可。老师没有想过拿着自己的著作去参加省内的哲学社会科学评奖。只是我们学生觉得好的东西应该让大家一起分享,于是就和老师商量拿去参加评奖。”占友龙向记者介绍。谈到《社会认知心理学》拿奖的原因,钟毅平说:“首先是团队的合作,团队有几个老师、硕士和博士,大家在这个方面都合作得很好,提供了很多资料,包括名词解释和参考文献的整理,所以能获得这个奖项,最主要还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二个是我们认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做了长期的工作,一直在跟踪这个领域的变化,也在根据变化做自己的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在这个方面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肯定。”

心理学领域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在我校近年来还是首次。对钟毅平而言,它既是对自身科研的一种鼓励,也更是对众多正从事心理学研究学者的一种肯定。“原来心理学是一种隐学,现在心理学的成果可以获得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本身就说明它正在受到社会的重视,慢慢地变成一种显学。这个变化对我们从事心理学研究是一种莫大的激励,更是对心理学的肯定与心理学发展的激励。”

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这是钟毅平内心始终秉持的原则。潜心研究之余,钟毅平也经常和同事朋友打打网球,挥汗球场。他说,平时工作比较多,需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而运动可以在锻炼身体之余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这样可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来从事研究。潜心研究,沉于学问;不曾茫然,永无止境。专注,是钟毅平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

培桃育李,薪火相传

“有一些新同学,初见钟老师可能觉得有点严肃,偶尔会躲着他。钟老师有时候发现了就会笑着问,‘我有这么可怕吗?’其实接触久了就会发现,钟老师也有风趣幽默的一面,有时感觉还萌萌的。”他的博士生杨子鹿说。心理学实验需要一些被测的志愿者,往往做实验时候要顾及到志愿者的时间,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午餐时分做实验。中午下班前,钟毅平会习惯性地去实验室看看还有没有人在做实验,“有时候我们为了顾及志愿者时间,会在实验期间空闲时吃点简餐将就,钟老师看到了便会反复叮嘱我们以后不要耽误吃饭时间,偶尔还会带点儿小零食给我们,点点滴滴都让我们心头暖暖的。”占有龙说。

钟毅平是省社会心理学会的理事长,每年社会心理学年会,他都会带学生一起参加。“钟老师带我们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也让志同道合的伙伴们聚在一起,相互学习。”他的学生说。“当今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很多最新的研究方法,需要分享,但是,不盲目跟着潮流跑,对所处的生活环境还有所研究的东西有思考,这样的接轨才有意义。”钟毅平说。

2013年,我校学子在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调研大赛中夺得一等奖,而这份获奖作品,近5万字的调研报告《现代化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心理和谐建设——基于湖南地区临床医生心理和谐情况的调研》,是钟毅平和谭鑫团队成员耗时6个月,足迹遍布湖南省4市12县共22家医院,采访365名医生和37名患者后的成果。“当时谭鑫找到我,我觉得想法还不错,就答应了做他们的指导老师,事后想想还是蛮有意思的,和年轻人呆在一起,总是有充沛的精力。”钟毅平说。如今,很多学生也积极参加“挑战杯”等赛事,尝试做一些相对简单的研究。对于这些学生,钟毅平在肯定鼓舞的同时,也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他说,很多同学能看到众多社会现象并积极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但把它变成一个科学问题则是另外一个问题,会无从着手。只有把它变成一个科学问题再研探解决方法,才会“豁然开朗”。每一个社会现象背后可能都涉及到很深刻的社会问题,钟毅平建议学生在这方面多观察,多阅读文献,多涉猎其他领域的研究,这样对自己的课题才可能有更多帮助。

善唱者,使人和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钟毅平始终以他的士者风范诠释着师道,用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心理学这条远道上,钟毅平正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