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须知
报名条件:
报考我院专升本(业余)各专业的考生,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文凭或专科在读。
报名程序:
常年报名,考生可在网上报名,也可来我校成教部自考办直接报名。(带好身份证办理缴费,照相等注册手续)
考试时间:
每年4月份和10月份。
毕业待遇:
学生按教学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由我院颁发国家承认学历、可上中国教育网查询的长沙理工大学自考本科。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经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高新
学院自考招生办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香樟路
办公电话:0731-52793891
    刘老师:18670393559
学院网址:http://www.hngkedu.com/cslg/
湖南自考控制工作的原理
发表时间:2013-12-15 发布者:黄老师
控制工作的原理 
无论采用什么类型的控制,也无论是对什么对象进行控制,都必须遵循控制的基本原理,满足特定的要求。 
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主管人员,都希望有一个适宜的、有效的控制系统来帮助他们确保各项活动都符合计划要求。但是,主管人员却往往认识不到他们所进行的控制,是必须依据计划要求、组织结构、关键环节和下级主管人员的特点来设计的。他们往往不能全面了解设计控制系统的原理。因此,要使控制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建立控制系统时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理。
1.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这条原理可表述为: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因此,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能反映这样的计划,则控制也就越有效。
每一项计划、每一种工作都各有其特点,它们所产生的信息也各不相同。所以,为实现每一项计划和完成每一种工作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和所进行的控制,尽管基本过程是一样的,但在确定什么标准、控制哪些关键点和重要参数、收集什么信息、如何收集信息、采用何种方法评定绩效,以及由谁来控制和采取纠正措施等方面,都必须按不同计划的特殊要求和具体情况来设计。例如,质量控制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尽管都在同一个生产系统中,但二者之间的设计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某些控制技术,例如预算、定额工时、定额费用以及各种财务比率等,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决不能认为,这些得到广泛运用的任何一种方法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是适用的。主管人员必须经常了解计划及其在实施过程中要加以控制的关键因素,注意利用对他们适用的方法和信息。
此外,由于控制有确保计划实现的作用,因而必然同计划有关。这实际上意味着,不仅应当迅速报告偏离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而且主管人员还应当有一个能预告可能出现偏差的系统,以便能有采取措施的时间,而这个系统的建立,也必须根据计划的特点和要求来建立。
2.组织适宜性原理
控制必须反映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结构既然是对组织内各个成员担任什么职务的一种规定,因而,它也就成为明确执行计划和纠正偏差职责的依据。因此,组织适宜性原理可表述为:若一个组织结构的设计越是明确、完整和完善,所设计的控制系统越是符合组织机构中的职责和职务的要求,就越有助于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例如,如果产品成本不按制造部门的组织机构分别进行核算和审计,如果每个车间主任都不知道该部门产出的产成品或半成品的目标成本,那么他们就既不可能知道实际成本是否合理,也不可能对成本负责任。这种情况下是谈不上成本控制的。
因此,控制除了要能及时地发现执行过程中发生偏离计划的情况外,还必须知道发生偏差的责任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责任应当由谁来承担。组织结构作为明确组织中人们权责的主要工具,提供了哪些部门要对计划的实施以及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负责的主要线索,因此,拟定的控制系统和方法必须要考虑组织结构。同样道理,控制技术和控制系统也应当考虑职位的情况。无可否认,控制越是能够反映组织机构中的负责采取措施的职位职责,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情况。
组织适宜性原理的另一层含义是,控制系统必须切合每个主管人员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设计控制系统时,不仅要考虑具体的职务要求,还应考虑到担当该项职务的主管人员的个性。在设计控制信息的格式时,这一点特别重要。送给每位主管人员的信息所采用的形式,必须分别设计。例如,送给上层主管人员的信息要经过筛选,要特别表示出与设计的偏差、与去年同期相比的结果以及重要的例外情况。为了突出比较的效果,应把比较的数字按纵行排列,而不要按横行排列,因为从上到下看要比横看数字更容易得到一个比较的概念。此外,还应把互相比较的数字均用统一的足够大的单位来表示,甚至可将非零数字限制在两位数或三位数。
3.控制关键点原理
控制关键点原理是控制的一条重要原理。这条原理可表述为: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特别注意在根据各种计划来衡量工作绩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对一个主管人员来说,随时注意计划执行情况的每一个细节,通常是浪费时间精力和没有必要的。他们应当也只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计划执行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上。事实上,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住了全局。
控制效率的要求,则从另一方面强调了控制关键点原理的重要性。所谓控制效率是指控制方法如果能够以最低的费用或其他代价来探查和阐明实际偏离或可能偏离计划的偏差及其原因,那么它就是有效的。对控制效率的要求既然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限定因素,自然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管人员只能在他们认为是重要的问题上选择一些关键因素来进行控制。
4.控制趋势原理
这条原理可表达为:对控制全局的主管人员来说,重要的是现状所预示的趋势,而不是现状本身。控制变化的趋势比仅仅改善现状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一般来说,趋势是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逐渐形成的,并对管理工作绩效起着长期的制约作用。趋势往往容易被现象所掩盖,它不易觉察,也不易控制和扭转。例如,一家生产高压继电器的大型企业,当年的统计数字表明销售额较去年增长6%,但这种低速的增长却预示着一种相反的趋势,因为从国内新增的发电装机容量来推测高压继电器的市场需求,较上年增长了8%,因而,该企业的相对市场地位实际上是在下降。同样是这个企业,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步入一个停滞和低速增长的时期。尽管销售部门做出了较大的努力,但局面却仍未根本扭转。这迫使企业的上层主管人员从现状中摆脱出来,把主要精力从抓销售转向了抓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因而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通常,当趋势可以明显地描绘成一条曲线,或是可以描述为某种数学模型时,再进行控制就为时已晚了。控制趋势的关键在于从现状中揭示倾向,特别是在趋势刚显露苗头时就敏锐地觉察到,这也是一种管理艺术。
5.例外原理
这一原理可表述为:主管人员越是关注一些重要的例外偏差,也就是说越是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控制的效率就越高。
质量控制中广泛地运用例外原理来控制工序质量,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检查生产过程是否稳定。如果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例如原材料、工具、设备、操作工人等无显著变化,那么产品质量也就不会发生很大差异,这时我们可以认为生产过程是稳定的,或者说工序质量处于控制状态中。反之,如果生产过程出现违反规律性的异常状态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常态。
过程质量控制中广泛采用“控制图”,就是用于发现异常原因,来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引起过程输出结果产生波动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正常、随机的原因,一类是异常的、特殊的原因,在过程控制中,随机因素是无法采取纠正措施的,只有针对异常原因或例外因素,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图利用概率统计的原理设计控制限,使得只有当出现异常原因时,控制图的模式才出现异常。
应当指出的是,在管理中,只注意例外情况是不够的。在偏离标准的各种情况中,有一些是无关紧要的。而另一些则不然,某些微小的偏差可能比某些较大的偏差影响更大。比如说,一个主管人员可能对利润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感到非常严重,而对“合理化建议”奖励超出预算的10%却不以为然。
因此,在实际运用当中,例外原理必须与控制关键点原理相结合。仅仅立足于寻找例外情况是不够的,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的例外情况的控制上。这两条原理有某些共同之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区别在于,控制关键点原理强调选择控制点,而例外原理则强调观察在这些点上所发生的异常偏差。
6.直接控制原理
直接控制,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一个人,无论他是主管人员还是非主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犯错误,或者往往不能觉察到即将出现的问题。这样,在控制他们的工作时,就只能在出现了偏差后,通过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然后才去追究其个人责任,并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如前所述,这种控制方式,我们称之为“间接控制”。显而易见,这种控制的缺陷是在出现了偏差后才去进行纠正。针对这个缺陷,直接控制原理可表述为: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和工作质量越高,就越不需要进行间接控制。这是因为主管人员对他所负担的职务越能胜任,也就越能在事先觉察出偏离计划的误差,并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它们的发生。这意味着任何一种控制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采取措施来尽可能地保证主管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