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须知
报名条件:
报考我院专升本(业余)各专业的考生,须具备国民教育系列的大专文凭或专科在读。
报名程序:
常年报名,考生可在网上报名,也可来我校成教部自考办直接报名。(带好身份证办理缴费,照相等注册手续)
考试时间:
每年4月份和10月份。
毕业待遇:
学生按教学计划修完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由我院颁发国家承认学历、可上中国教育网查询的长沙理工大学自考本科。获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考生,经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湖南高新
学院自考招生办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香樟路
办公电话:0731-52793891
    刘老师:18670393559
学院网址:http://www.hngkedu.com/cslg/
自考控制工作的步骤
发表时间:2013-12-15 发布者:黄老师
控制工作的步骤 
无论在什么类型的组织中,无论控制对象是人,还是财或物,控制的基本过程都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确定控制标准 
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计划是控制的依据。从逻辑上讲,控制的第一步应当是制订计划,再以计划作为控制的标准。但是,由于组织中计划所包含的内容、项目很多,涉及的范围也可以很广,各种计划的详尽程度和复杂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大多数的组织活动中,主管人员没有精力、也不可能直接以计划作为控制的标准,来对整个计划执行的全部过程进行全面、具体的控制。所以需要拟订具体的控制标准。标准应当是从整个计划方案中选出的,是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或者是对计划目标的实现发挥关键作用的项目。有了这样的标准,主管人员不必去考察计划执行中的每一个步骤或细节,就能够了解整个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从而使控制起到保证计划目标实现的作用。 
为保证有效控制,控制标准应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① 控制标准应尽可能数量化,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在控制过程中,施控者和受控者心中都有明确的行动界线和标准,有助于发现行动中出现的偏差。受控者由此可自觉地、主动地纠偏。模棱两可,解释起来主观随意性大的控制标准是不利于控制的。
② 控制标准应尽量简洁明了,不仅能为控制者所了解、所掌握,更要能为全体执行人员所掌握,所了解。
③ 控制标准体系应协调一致。一个组织内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各职能管理部门都会制订出各自的控制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互相矛盾,否则会使计划执行者陷入两难困境,或管理真空地带中。
在一个组织中,标准的类型有多种。最理想的标准是把可考核的目标直接作为标准。但更多的情况则往往是需要将某个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的标准。在实际工作当中,按照不同的依据,可以将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可以分为实物标准和财务标准,财务标准中又分为费用标准、资金标准和收入标准等。还可以分为有形标准和无形标准,或者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再如根据标准规定的内容,可以通俗在将一个组织的标准分为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等。无论采用哪类标准,都必须按照控制对象来决定。 
① 实物标准。这是一类非货币标准,普遍适用于使用原材料、雇佣劳动力、提供劳务或产品等的操作层。这些标准反映了定量的工作成果,常用的有:单位产量工时、单位台时产量、货运量的吨公里、日门诊人数等。实物标准也可以反映产品的质量,例如轴承面的硬度、公差的精密度、飞机上升的速率、纺织品的耐久性和颜色牢度等。在某种程度上,实物标准是计划的基石,也是控制的基本标准。 
② 成本标准。这是一类货币标准,也是普遍适用于操作层,这些标准是用货币值来衡量经营活动的代价。常用的成本标准有:单位产品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单位产品或每小时的人工成本、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工时成本、单位销售成本、单位销售费用等等。
③ 资本标准。这类标准与投入企业的资本有关,而与企业的营运资本无关,最常用的就是投资报酬率,还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类标准主要是与资产负债表有关。
④ 收益标准。这是用货币值衡量销售量的标准,例如公共汽车每乘客/公里的收入、既定市场范围内的人均销售额等等。 
⑤ 无形标准。这是一类既不能用实物又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标准。主管人员能够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确定下属的才干?又能够用什么标准来确定一项广告策划是否符合组织的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怎样才能判断出下属人员是否忠诚于组织目标?要为这类目标确定控制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既无法用明确的定量标准也无法用明确的定性标准来描述它们。 
⑥ 直接以目标为标准——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定量目标大多采用是上述各种标准的量化表达形式,它是可以准确考核的。定性目标虽然也可考核,但却不能与定量目标一样准确考核,不过,我们可以采用详细说明计划或其他具体目标的特征和完成日期的方法来提高其可考核的程度。 
标准的设立应当具有权威性。常用的拟定标准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 统计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统计标准。它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记录或是对比同类企业的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的。
② 经验估计法,它是由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凭经验确定的,一般是作为统计方法和下面将要提到的工程方法的补充。 
③ 工程方法,相应的标准称为工程标准。它是以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实测的数据为基础的。
(2)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就是对计划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检查,并做出判断。绩效考核是控制的中间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在这个阶段,施控者可发现计划执行中所存在的缺陷,有什么样的以及程度多大的偏差,它们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应采取什么样的纠正措施。可见,该环节的工作影响着整个控制效果。
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必须深入基层,踏踏实实地了解实际情况,切忌只凭下属的汇报作判断,也要防止检查中走过场、搞形式,工作不踏实,走马观花,点到为止。
② 绩效考核工作必须制度化。通过制度建设,管理者可及时、全面地了解计划执行的情况,以便从中发现问题,迅速纠正,尽可能地将重大偏差消灭至萌芽状态,检查无制度,随心所欲,就可能等到出现了大问题,才手忙脚乱地仓促应付。
③ 绩效考核的方法应科学。考核应根据所确立的标准考核,对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反映情况。这些方法包括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抽样检查等等。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对计划执行状况做出判断,更进一步讲,要判断是否存在偏离计划路线和目标的现象的工作。实际计划执行中的偏差有两种,一种可称之为正偏差,通俗地讲就是超额完成计划的情况。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上,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意识:超额完成计划是好的,应该鼓励。其实,超额完成计划并非都是有利的。有些正偏差会加剧结构失衡。所以,在绩效考核中发现存在着正偏差,也必须全面分析,然后再做出结论。另一种是负偏差,即没有完成计划和偏离计划的情况,显然,负偏差是不利的,施控者必须深入分析产生负偏差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对策加以纠正。
(3)采取措施 
这一步是控制的关键,它体现了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将控制和其他管理职能结合在一起。
通常人们认为,如果制订的标准反映了组织的目标和实际情况,也就是在实际的衡量中,通过用该标准与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比较,能够找出对产生偏差的“责任人”,那么就能对偏差做出迅速纠正。主管人员能够根据组织结构准确地知道必须在什么地方采取纠正措施。然而,尽管已经找出偏差,但采取纠正措施,通常并不那么简单,甚至要困难得多。
这是因为,采取纠正措施,纠正偏差是通过消除产生偏差的原因实现的,而不简单的纠正现象。而偏差可能是由多种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主管人员必须花大力气找出造成偏差的真正原因,而不能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例如,销售收入的明显下降,无论是用同期比较的方法,还是用年度计划目标来衡量都很容易发现问题,但引起销售收入下降的原因,却不那么容易一下就找准,到底是销售部门营销工作中的问题或是对销售部门授权不够;还是制造部门制造质量下降和不能按期交货;还是技术部门新产品开发进度太慢致使产品老化,竞争力下降;或是由于宏观经济调控造成的。再比如组织运行过程中,问题经常发生在具体的操作岗位——即“做事儿”的人身上,而原因在哪里呢,实践证明,80%的原因是由于管理系统有问题。管理控制过程中,每一种可能的原因与假设都不可能通过简单的判断确定下来。而对造成偏差的原因判断得不准确,纠正措施就会是无的放矢,不可能奏效。
另一方面,在查明原因后,纠正偏差的工作可能涉及一些主要的管理职能。纠正偏差产生的原因,主管人员可能采用重新制订计划或修改目标的方法来消除偏差;也可能利用组织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职责、补充授权或是对组织机构进行调整;还可能用撤换责任部门的主管或是增配人员的办法来纠正偏差;此外,他们还可能通过改善领导方式如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等办法来纠正偏差。 
总之,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说明管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控制职能与其他管理职能的交错重叠,则说明了主管人员的职能是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